图米小说网 > > 民间春秋 > 第五回 左邻右舍一家亲

第五回 左邻右舍一家亲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邻里相帮无彼此,孩童嬉耍日复日;天长日久见人心,左邻右舍一家亲。)

耿老爹家的左邻也姓“耿”,叫耿憨。但他们家属于外来“耿”姓。耿憨从特别憨厚实在,长辈们都亲切地叫他“憨子”。叫来叫去,“耿憨”就成了他的名字。于是,年龄比他的同辈人就喊他憨子哥,辈们则喊他憨伯、憨叔。

耿憨与耿老爹同年同月生,只不过耿老爹的生日略大几天而已。他俩打儿就很投缘,由于年龄仅差几天,所以相互之间习惯于直呼其名,几乎从来不称兄道弟。不过,后来各家的女人们之间却喊“嫂子”或“弟妹”,娃娃们也喊“大娘”或“婶子”,“伯伯”或“叔叔”了。

耿憨娶妻裴氏,娘家在离镇两里远的村子里,村名是镇头村。因为那个村子水田较多,所以是乡镇周围最富裕的一个村庄,“三六九”集市上大半的蔬菜、西瓜、香瓜等,大多产于这里。

耿憨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和东、西两侧盖了房子,南面只有几间简易棚子。在简易棚子的一侧,长着一棵不大不的繁茂杏树。这棵杏树年年硕果累累,杏儿大、核甜。每年麦收时,犹如青核桃大的杏儿就熟透了。裹着一双脚的裴氏不便登高摘杏,耿憨就踩上高凳子,提上个竹篮,心翼翼地摘杏儿。等到摘的杏儿快装满竹篮时,裴氏在树下伸手接过来,轻轻地放进地上的大篮子里。所有的杏子部摘完后,耿憨从高凳子上跳下来。裴氏乐呵呵地从篮子里挑一个最大的杏儿递给丈夫。耿憨笑着接过来将杏儿掰开,将带核的那一半递给妻子,然后就一边吃着杏儿,一边走出门,或下地干活,或去粉坊里忙活去了。

裴氏随手拿来两个笸箩,将杏儿分成三份。大篮子里的一份儿留给自家娃儿们,提回屋里放了。转身出来,端起一个笸箩急急忙忙地出门儿去了。

裴氏先给隔壁耿老爹家送去一笸箩;然后,又给董家送去一笸箩。这似乎成了惯例,年年如此。

除了种两亩水田和三亩坡地外,勤快而颇有几分经济头脑的耿憨自个儿开了一个粉坊,还养了几头肥猪,日子过得倒也殷实。粉坊就在南大街上,差不多在十字大街与家的中间,是个特别宽敞的大院儿。大院儿里盖有一溜儿10来间房子,耿憨只将其中的三间作为粉坊,其余的,随意地堆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猪圈就在正面靠西向阳的地方。由于有充足的粉渣和粉浆喂养着,所以猪们生长得非常肥,每年都能为耿憨家带来不菲的收入。此外,粉坊大院靠大门的一侧盖了一溜儿宽敞的马厩,是专门为买粉条、送土豆的车马准备的。在这里可以给大牲喂草料、饮水什么的。

每当粉坊里活儿多时,裹着一双脚的裴氏也经常过来帮忙。她会把晾晒到半干的粉条,一把一把地弯曲捆扎成不大不的把儿,做得比丈夫还好!

耿憨与妻子裴氏生有两男一女,女儿耿秀比耿老爹家的大女儿耿英大一岁,不但人长得水灵,而且心灵手巧、温顺善良。受耿老爹家的影响,耿憨夫妻没有给自家的女儿缠足;所以,当大多数人家四、五岁的女娃儿在家里饱受缠足之苦时,耿秀儿和耿英却能与附近的一些秃子们一起快快乐乐地疯玩儿。耿憨的大儿子青山和二儿子青-海是双胞胎,比耿秀儿三岁。两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不常见的人根本分不出来哪一个是哥哥,哪一个是弟弟。

耿老爹家的右邻姓董,名家成,年长耿老爹一岁。两人虽不是同姓,但打儿就以兄弟相称,很是要好。董姓是镇上的第二大姓,但在镇南这一片儿住的,却只有董家成一家。

董家成娶妻刘氏,娘家住在离镇八里远的刘家庄,那里盛产各种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在“三六九”集市上,摆水果摊的人大多数是刘家庄人。

董家成家的院落里只在北面盖了一溜儿非常宽敞的正房。其他的建筑,除了大门和西南角上那个带有房顶的宽大茅房之外,再有就是紧挨着茅房的那两间简易棚房了。

在董家院落里,另一个很显眼的,就是在那两间简易棚房的旁边长着的那棵高大的团枣树了。董家成从儿就听他爹,这棵团枣树还是他爷爷时候亲手栽的呢!如今,尽管树干树枝有些老态龙钟的样子了,但每年仍然还会挂枣。每逢深秋时,一阵秋风吹过,那些即将成熟的大团枣儿总会有一些掉到地上。这个时候,不用招呼,三家的娃儿们一总儿会不约而同地跑到树下来捡枣儿吃。就这样,因为隔三岔五的刮风,树上的枣儿也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董家成夫妇俩从来不用动手打枣儿。

为了家里吃水方便,董家成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了一水井。因为这一片地势比较低,所以没有费多大劲儿,就打出了一水很旺的甜水井。从此以后,耿老爹家和耿憨家就再也不用到上百步开外的那公用水井上去挑水了。

在董家院落里靠近南墙的地方,董家成的妻子刘氏每年都种些黄瓜、豆角、西红柿什么的。不但可以基本上解决了家人的吃菜问题,还时不时地送一些给耿老爹和耿憨各家尝尝鲜。

董家历来以种地为生,属于特别老实巴交的庄稼人。在农闲时节,这个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子也会扎些扫把、编个箩筐什么的。待积攒到一定数量时,他就搬到“三六九”集市上卖掉。此项副业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收入,但起码也足够买盐巴、调料和灯油钱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董家成很乐意做这些东西;时间久了,手艺也越来越好。

董家成的妻子刘氏虽然是个急脾气的人,但心地却非常善良,只是手比较笨一些。一旦需要做一些较为精细的针线活儿时,经常会到耿老爹家请耿妻郭氏帮忙。每当此时,郭氏总会放下自己正在做的活儿,高高兴兴地先去帮刘氏。

董家成与妻子刘氏也育有两男一女。长子大壮与耿家的长子耿正同年生人,只比耿正两个月。这男娃儿打就如牛犊一样壮实,不但生得浓眉大眼,而且为人诚实厚道,性格也很豪爽,非常招人喜欢;二儿子二壮比他哥哥四岁,温顺得像个女娃儿一样;女儿董妞儿比耿家的二闺女耿兰大一岁。董妞儿少见的顽皮,爬树上墙、打狗骑驴,几乎没有不敢做的。因此,几家的大人们经常:“二壮和妞儿实在是给生反了,他俩换一下多好哇,这妞儿哪里像女娃儿啊!”

至于给董妞儿缠足的事,别董家成夫妇俩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想法;即便有,恐怕这个野丫头也绝对不会就范的。

三家的大孩子们打儿一起长大,是非常要好的伙伴儿。一些的娃儿们也都是哥哥姐姐们的跟屁虫,大孩子们对他们总是呵护有加,不分彼此,亲如亲兄妹。

当然啦,这三家的大人们之间彼此的关系也非常要好。比如,耿老爹和耿憨两家从来都不去集市上购买扫把和箩筐什么的;而逢年过节,耿憨夫妻俩则一总儿会给耿老爹和董家成两家分别送去自家粉坊里的新鲜粉条和现宰的新鲜猪肉;耿老爹家养的毛驴和平车,也似乎是三家人随便用的共同财产。

耿老爹家的那挂驴车,除了给三家送肥、拉犁、拉收获的庄稼、驮运东西之外,还是三家的专用旅游车呢!在农闲时节,耿老爹曾经轮流载着三家的女人和娃娃们去过几趟六十里之外的县城哩。对他们来,县城也是难得一去的大地方啊!

作为旅游车使用时,耿老爹会用一张请人特制的竹席,在平车上架起一个拱形车舱。郭氏用厚实的土布在拱形车舱的两端做了挂帘。将帘子从中间向两边撩开,并用红带子绑缚在两侧的挂钩上,这样一来,拱形车舱前后通透,特别凉爽。若将挂帘放下来,就可以遮风挡雨了。因此,坐上这种土制的旅游车远远近近地逛游,就成了三家的娃儿们最高兴的一件事情。

在农闲的时候,耿老爹经常会招呼上三家的娃娃们做近距离的旅游。有时候,路经镇南边的树林时,他就将车停在林子边,让娃儿们钻进树林里尽情地玩耍上大半天。女娃娃们会采摘草蘑菇,或者采野花;男子们到处疯跑、追逐打闹,有时还会抓住一只野兔子。然后,大伙儿嘻嘻哈哈地再坐着“旅游车”回来。那个快乐啊,真比周游了一趟世界还要满足一百倍呢!

这挂木制平车闲置不用时,就侧立着靠在耿老爹家宽敞门道的一侧。由于门道装有房顶,所以木制平车放在这里不会淋了雨。平车不算太重,两个青壮年男人就可以轻松地抬进来抬出去的。***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