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米小说网 > > 我真不是魔教少主 > 第二十九章 幽州

第二十九章 幽州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血箭门,是魔教分坛之一。

此坛,位于幽州地界,幽州城中。

正所谓,小隐于野,中隐于市,这魔教门派,非但没有开山立派在城外高山之中,反倒而还开坛建立在了郡城当中。

幽州城,是天下九州之中,最盛文学诗书的一座郡城。

幽州兴文学,城里百姓也多是重文轻武之辈。

大街小巷,卖艺杂耍之人皆在少数,多为吟诗作赋,摆弄文学的士子书生。

在幽州城里,女子有才便是德,男子无才便是狗。

寒酸士子,贫穷书生,在幽州城里并不多见。就算是有,却也因幽州城的独特民风,使得这类身无分文的士子书生,都能喝上一盅好酒,吃上一顿饱饭。

幽州城里,有座百年历史的老字号酒楼,名为“自华楼”。

据说,在一百年前,幽州城里出了位探花。早年间,这位探花郎也是贫民窟出身,而且幼时丧父逝母,祖上无荫,多是街里乡亲出力帮衬,供他吃穿住行,供他入读私塾。

求学时期,勤勤勉勉,后来又寒窗苦读数十载,终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进京赶考多年,仍是让他中了个探花。

赴考归来,功成名就,便在幽州城当了县令。当时的幽州,还只是县大的小城,乡民疾苦,城中百姓稍稍好些。

探花郎从小命苦,深知贫穷是命,唯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待到学业有成,日后进京为官,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于是,探花郎一边改善幽州地界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一边还着手考虑应该如何鼓励人人入塾读书。

后来,幽州城里的百姓,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城外乡下里的百姓,日子过得也就越来越贫困。

俗话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有钱的人会越来越有钱,而穷的人,却会因为有钱的人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物价上涨越来越高,而变得越来越穷。

已经成为县令的探花郎,心怀壮志,有心要把幽州城打造成一个文学盛地。

某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是幽州城人人重文学,兴文学,不光是城里百姓,要是乡下百姓也是如此,那幽州城成为文学盛地也就指日可待。

可前提是,城中百姓与乡下百姓能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粗浅的道理。

眼下,两地的贫苦百姓,都在探花郎的资助下,上的了私塾,吃穿也不愁,故而不知那种“求而不得”的痛楚。

遥想自己当年,天寒地冻,无炭取暖,便将书本置于桌上,自己则从木凳上站起,双手揉搓,双脚则在原地踏步,以此取暖。

如今这些小辈,身在福中不知福,未曾真正体会到那种饱一顿饿一顿的饥馁日子。故而,他们过着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浑噩日子。

想到此处,探花郎便决定要彻底根治这些人的糜烂思想。

此后,他便不再供人吃穿住行,不再供人入塾读书,而是在城中以读书人的名义,建造了一座名为“自华楼”的酒楼。

酒楼的名字,取自“腹有诗书气自华”里的“自华”两字。意思是说:只要饱读诗书,气质才华自然横溢。

而探花郎也开诚布公的与百姓说明,只要是穷的吃不上饭了,尽管来自华楼,只要你能答得上自华楼出的题目,那就有一顿可口的饭菜吃。

这条规定,不限在幽州百姓,就算你是难民流落至此,只要答得上自华楼的题目,自华楼自当有你一席之地。

最早的时候,当探花郎决定不再资助穷人吃穿住行、入塾读书,那些家中长辈曾在早年帮助过他们这位探花县令的贫困子弟,则一个个恶语相向,什么猴鸡狗猪轮流骂,什么挖坟奸尸满嘴来,一个个活像是是昧着良心的白眼狼。

&nbs

你现在所看的《我真不是魔教少主》第二十九章幽州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我真不是魔教少主

投推荐票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X
Top